鸦胆子是中国南方传统的木本药源植物。其以干燥果实入药。果性味苦寒,具有清热燥湿、杀虫解毒、止痢截疟等功效,内治痢疾、疟疾,外治赘疣、鸡眼,还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种抗癌药物及消毒产品。
广西是鸦胆子的主产区之一,桂西南、桂东南各地均有分布。近年来,野生鸦胆子资源逐年枯竭,鸦胆子果市场价格持续攀高。百色市右江区林下人工种植鸦胆子形成了特色产业。民间故事鸦胆子也叫苦参子,药用历史悠久,民间流传着其神奇药效的故事。
清代名医张锡纯有一位在乡村任教的沧州朋友。一年中秋节,朋友得了赤痢,多鲜血,医治了20多天不见好转。张锡纯外出归来,诊治出朋友得了热痢。当即对朋友说:“热痢容易治,只要买百余粒苦参子,去皮,分两次服即可。”朋友问遍近处药坊,均无苦参子。后来,病情加剧,托人到张锡纯家取药。服下两次苦参子,赤痢果然痊愈了。
还有一个故事,说的是鸦胆子医治刺瘊的神奇药效。传说,有一户人家一男一女两个孩子。男孩手掌上长了个粗糙的瘊子,开始只是小米粒般大,渐渐长成黄豆一样大。不久,女孩左手背上也长了好多个瘊子,中间的一个特别大,周围都是小的。婆婆说:“孩子们长刺瘊了。孙子手上的是公瘊,孙女长的是母瘊。中间大个的是母的。”媳妇听婆婆说得玄乎,爱理不理的。婆婆见媳妇漫不经心,也没往下讲。媳妇听说瘊子可用剪子剪,给儿子试了一下。结果伤口流血疼痛,过几天又长出了瘊子。婆婆不忍孙子受苦,到药铺买了鸦胆子和独角莲膏药。敲开10多个鸦胆子的硬壳,取出种仁,捣碎后敷在孙子的刺瘊上,再用独角莲膏药把鸦胆子碎末固定。婆婆用同样的办法把孙女的“母瘊”也贴了起来。她说:“刺瘊腐烂会有灼烧的疼痛感,要忍住,7天后揭下膏药就好了。”揭下膏药后,孙子的刺瘊逐渐脱落,孙女的“母瘊”脱落后,小瘊也陆续脱落了。媳妇十分佩服婆婆的医道。
刺瘊,即现在说的“寻常疣”,为病毒感染所致。鸦胆子医治寻常疣,是一种药物腐蚀疗法。独角莲膏药起到粘固作用,可用胶布代替。
习性及特征
鸦胆子,又称苦参子、老鸦胆、鸭蛋子、鸭胆子、苦榛子、解苦楝、小苦楝等,为苦木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。高1.3~3米,全株均披黄色柔毛,小枝有黄白色皮孔。花小,白色微绿或暗紫色。核果长卵形,成熟时灰黑色,外壳硬骨,质而脆。种仁卵形,呈黄白色,含富油性,味极苦。花期4~6月,果期8~10月。
鸦胆子产于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海南、云南等省(区),亚洲东南部至大洋洲北部也有分布。生于旷野及低山地带,大多散生在小乔木或灌木林中。
鸦胆子喜温暖湿润气候,耐干旱、瘠薄,不耐涝,不抗寒。当气温稳定在28~30℃以上,生长发育及开花结果才正常。它对土壤要求不高,以向阳、疏松肥沃、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。幼树可与蔬菜、黄豆、花生、甘薯等作物间种。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的山区盆地气候非常适合鸦胆子生长。其药用价值高,目前市场需求量大,经济效益好。种植技术简单,林农容易掌握,颇受林农喜欢。右江区林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民林下科学种植鸦胆子,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组织抱团闯市场,形成了特色产业。比较出名的是清源鸦胆子种植场(林海合作社),一提到广西的鸦胆子,行内人最容易想到“清源鸦胆子”的牌子。
性状及成分
鸦胆子的药用部分是干燥的成熟果实。核果呈卵形或长圆形,长6~10毫米,直径4~7毫米。表面黑色或棕色,有隆起的网状皱纹,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,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。果壳质硬而脆,种仁卵形,长5~6毫米,直径3~5毫米,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。药材含油丰富,气微,味极苦。
鸦胆子含生物碱、鸦胆宁、糖甙、鸦胆子甙和鸦胆子酸等成分。鸦胆子油的成分复杂,其中油酸、亚油酸被认为是抗肿瘤的活性成分,对多种肿瘤有良好的疗效。
药用价值
鸦胆子的药用价值,为历代医书所记载,流传至今。鸦胆子应用于临床的记载始于清代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书中提道:“鸦胆子,出闽、广,药肆中皆有之。形如梧子,其仁多油,生食令人吐,作霜,捶去油,入药佳”。《岭南采药录》记载:“鸦胆子,治冷痢,久泻,又能杀虫;治牛患疔毒,捣汁饲之。”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的记录更详尽。书中写道:“鸦胆子,性善凉血止血,兼能化瘀生新。凡痢之偏于热者用之皆有捷效,而以治下鲜血之痢,泻血水之痢,则尤效。又善清胃腑之热,胃脘有实热充塞,噤口不食者,服之即可进食。审斯,则鸦胆子不但善利下焦,即上焦有虚热者,用之亦妙,此所以治噤口痢而有捷效也”。《广西中药志》对鸦胆子内外用药效作了区分:“治疳匿,外用(油亦可)治皮肤瘤”。2010年药典记录,鸦胆子性昧苦寒,有小毒,归大肠经、肝经。具有清热解毒、截疟、止痢、腐蚀赘疣等功效,主治痢疾、疟疾,外治用于赘疣、鸡眼。
鸦胆子性味苦寒,能清肝胆湿热,有杀虫截疟之功,对各种类型的疟疾均可应用。特别以间日疟及三日疟效果较好,对恶性疟疾也有效。
鸦胆子医治寻常疣也很普遍。先把捣碎的鸦胆子仁放在疣上,再用一小块胶布盖在药上,三至四天换一次药。一般用两次药,7天后可取下胶布和药物。过几天,寻常疣自然干燥脱落。鸦胆子属于腐蚀剂,务必保护皮肤,禁止面部使用。
现代研究表明,鸦胆子具有抗肿瘤、抗阿米巴原虫、抗疟等作用,对阿米巴痢疾、疟疾等病均有疗效。有实验表明,鸦胆子对鞭虫和蛔虫有驱除作用。用5~10%的鸦胆子冷浸液可杀灭蚊幼虫,其茎叶放入积水缸内亦有效。鸦胆子常见的成药,包括鸦胆子油、鸦胆子油软胶囊、鸦胆子注射液等。
鸦胆子常见的治疗药方相对简单,操作便利。治疗热性赤痢及二便因热下血,可每日服下去皮鸦胆子25粒,最多不能超过50粒,白糖水送服。治疗疟疾,可用鸦胆子仁10粒,加入桂圆肉内吞服。每日3次,第3天后减少量,连服5天。治疗早期血吸虫病,可用鸦胆子果仁10粒,每日2次,连服四五天。治疗鸡眼及胼胝,先用热水烫洗患处,发软后用刀削去隆起处及表面硬块部分,贴上剪孔的胶布,孔的大小与病变处相等,然后把捣烂的鸦胆子盖满患处,以胶布敷盖,每隔6天换药1次,一般3次即可。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鸦胆子壳及种子均有毒,临床的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。临床报道,成人服1~2粒即有中毒危险。中毒时主要表现为恶心,呕吐,食欲不振,头昏,乏力,腹痛,便血,胃肠道充血,尿量减少,体温增高,眼结膜充血,四肢麻木或瘫痪,昏迷,抽搐等。局部应用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,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。应用鸦胆子必须严格掌握好用量,且按正确方法服用,以保证用药安全。中毒救治的一般疗法,早期催吐、洗胃,口服牛奶或蛋清,酌用泻药,静脉点滴葡萄糖、盐水及注射维生素。据草药医师介绍,先用甘草3钱煎水服或嚼烂吞下原汁,后吃红糖和冻白粥亦可解毒。在昏睡、呼吸困难时,酌情给予中枢兴奋剂,必要时可人工呼吸。
采集及加工
秋冬时节,鸦胆子果成熟。待果皮变黑色时,可分批采收。果实除去杂质,扬净,晒干即可。药材以果实成熟、饱满,颗粒均匀,子仁黄白色、油足者为佳。
鸦胆子霜是鸦胆子常用中成药,加工方法很简单。通常,取净鸦胆子仁,炒热后研碎,用多层吸油纸包裹,压榨去油。反复数次,至松散成粉不再粘结成饼为度,取出碾细即可。鸦胆子霜宜储藏在干燥容器内,密闭,放置阴凉干燥处。
专业☚认真☚实诚
购买热线:15052755662
经理专线:136-4151-8873
办公地址:江苏省沭阳阳城大厦19层依丽兰种业中心
官方网站:https://www.yllzz.com/